“堆味”是否能去除?
熟茶是灑水渥堆發(fā)酵而成的,即:茶+水+堆。
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藝是將茶葉堆放在一起進行發(fā)酵,在發(fā)酵的過程中,會通過人為灑水,形成一個高溫高濕的環(huán)境,讓微生物參與發(fā)酵,從而降解茶葉中的某些內(nèi)含物質(zhì),生成新的物質(zhì),使得熟普喝起來口感變得醇厚順滑,大大減少茶中的苦澀度。在發(fā)酵過程中,茶葉中的微生物菌群的影響變化而產(chǎn)生一些味道,便是我們現(xiàn)在俗稱的“堆味”。
一般來說,去除熟茶的堆味時間在2~4年之間不等,對于堆味的去除,自然存放是最理想的方法,但是需要注意存放環(huán)境,要通風、干燥、無異雜味。
在品飲時,如果仍然覺得堆味重,可以借助幾種方法來緩解:
1、沖泡前用茶刀解開茶餅,適當放置一段時間,通過醒茶,散失部分堆味;
2、沖泡前將茶餅置于燒水壺溢出的蒸汽上方,以極高的蒸汽溫度起到軟化茶餅的目的,去除一部分堆味;
3、高溫沖泡,沸水快速醒茶,蒸發(fā)一部分水汽從而降低堆味;
4、將茶餅進行高溫烘焙、高溫提香,這種方法雖能夠抑制堆味,但卻要求被烘焙后的茶葉得馬上喝掉,不能再儲存,否則后期滋味會發(fā)酸。
為什么有時候普洱熟茶湯色像醬油?
一款好的普洱熟茶,湯色應該是呈紅濃明亮,在光源下更是如瑪瑙紅一般透亮,但有時候在沖泡普洱茶熟茶時,會遇到湯色渾濁、顏色深而偏黑,看起來像“醬油湯”一樣的情況,刨除選購到劣質(zhì)普洱茶的因素,其實不正確的沖泡方式會導致“醬油湯”的出現(xiàn)。
錯誤一:沒有洗茶。熟茶在渥堆發(fā)酵和后期存放過程中會沾染灰塵,如果沒有洗茶,沖泡后茶湯會顯得渾濁,造成“醬油湯”。熟茶沖泡時講究高溫沸水洗茶,一方面是為了醒茶,另一方面就是為了用高溫沸水將茶上的雜質(zhì)灰塵充分洗去。
錯誤二:投茶過多。很多茶友習慣投茶過多,沖泡后熟茶茶湯過于濃厚,茶湯整體顏色較深,看上去就類似醬油的黑褐色。
錯誤三:悶泡過久。普洱茶熟茶,尤其是老熟茶,沖泡時需要適當悶泡。但悶泡時間要適度,如果悶泡過久,出湯時茶湯顏色會變得深黑色,成為“醬油湯”。而茶菁幼嫩的熟茶內(nèi)含物溢出較快,悶泡過久也會形成“醬油湯”。
錯誤四:出湯過慢。這一點在原料較為幼嫩的熟茶上尤為明顯。茶菁幼嫩內(nèi)含物質(zhì)溢出較快,沖泡時需要快速出湯以避免茶湯過于濃厚。如果出湯時間過慢,這也會使得茶湯過濃形成“醬油湯”。
熟茶該從哪些方面入手?
品鑒普洱熟茶要掌握六個要素:厚度、滑度、潤度、甜度、純度、香氣。
1、厚度:熟普的厚度,是一種很舒服的感覺。當茶湯滑進口腔,刺激味蕾,用舌尖攪拌茶湯,感受攪拌的力量和口腔被撞擊的感覺,你就會充分感受到它的飽滿豐富,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黏稠感。厚度和茶湯濃度并不相同,厚與普洱茶的內(nèi)浸出物有關,茶湯在水浸出物成分較多時,在口感上就會比較濃厚稠密。
2、滑度:滑度指的是熟茶的“油潤感”,類似喝雞湯或米湯一樣的感覺,通常很滑的茶,喝過后會有一種“留下了一層油”的感覺,這個需要和“沒有苦澀味所以很容易咽下去”的感覺做區(qū)分。茶湯進入口腔稍停片刻,通過喉嚨流向胃部很圓潤、很親切、很自然的感覺,給品飲者的感觸印象極強,而品質(zhì)不好的茶湯就會有“鎖喉”之感。
3、潤度:好的普洱熟茶入口喉頭得以滋潤,立即解除干涸之感。沖泡了三四泡之后的熟茶湯,喉嚨清爽滋潤,嘴巴不干不燥,咽下去之后整個肚子是溫暖舒適的,這就是熟茶的潤度的體現(xiàn)。
4、甜度:甜度算是品鑒熟茶最簡單、最直觀的一個方面,好的熟茶在茶湯還未入口之時就能聞到甜香。茶湯入口之后與舌面接觸就能很快感受到甜度,并且會在口腔里蔓延開來,綿長持久。
5、純度:純度是熟茶發(fā)酵工藝精湛與否的重要指標,發(fā)酵的環(huán)境是否衛(wèi)生、方法是否正確、發(fā)酵程度是否合適、儲存環(huán)境是否理想都可以從茶湯的純度來考量。純度好的茶湯喝起來是非常干凈舒服的,即使是不偏好熟茶的茶友品飲也不會覺得難以接受。如果喝起來有異味,說明在制作的過程中衛(wèi)生條件不達標,或者是后期存放的時候被污染了。
本文節(jié)選自
《關于熟茶,你是否也有這些疑惑?》
作者丨王婭然
原文刊載《普洱》雜志
2020年10月刊
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